名字:文魁
漢字:文
間體:文
筆畫:繁4間4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英俊多才,清雅荣贵,中年吉祥隆昌,忌车怕水。
編碼:五筆98:YYGY 倉頡:YK 四角號碼:00400 UniCode碼:U+6587 規範漢字編號:0161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693,第09捲上,文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477第01
解釋:文字的本義是指絲織品上縱橫交錯的條理、圖形,花紋,後來也指其他相關的東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廣泛用於人名,所取意義主要包括:1)華美,有文采;2)文化、文明、文辭;3)有文質彬彬的修養。(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30770次)
釋義:
wen
1<名>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後寫作「紋」。《公輸》:「荊有長松~梓楩楠豫章。」
2<形>華美;有文彩的。《馮諼客孟嘗君》:「黃金千斤,~車二駟,服劍一。」
3<名>文章。《醉翁亭記》:「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4<名>文字。《游褒禪山記》:「獨其~猶可識。」
5<名>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諫太宗十思疏》:「~武並用,垂拱而治。」
6<動>在身上刺花紋,叫「文身」。《莊子?逍遙遊》:「越人斷髮~身。」
7<名>文化;文教。《論語?子罕》:「~王既沒,~不在茲乎?」
8<量>用於舊時的銅錢,古稱銅錢一枚為一文。《魏書?高崇傳》:「在市銅價,八十一~得銅一斤,私造薄錢,斤餘二百。」
9<動>修飾;掩蓋。《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成語有「文過飾非」。
十<名>規定、儀式。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成語有「繁文縟節」。
漢字:魁
間體:魁
筆畫:繁14間13
吉兄:吉
五行:木
姓名學解釋:智勇双全,清雅荣贵,中年吉祥,晚年隆昌,福寿兴家。
編碼:五筆98:RQCF 倉頡:HIYJ 四角號碼:24510 UniCode碼:U+9B41 規範漢字編號:2963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9446,第14捲上,斗部第7字 [康熙字典]:頁1461第09
解釋:意為高大、魁偉;北斗七星的第一星,首領。(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7140次)
釋義:
kui
1<名>勺子;調羹。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十年之後,~、碗、瓶、榼、器皿,無所不在。」
2<名>頭目;首領。《漢書?遊俠傳》:「閭裡之俠,原涉為~。」
【引】科舉考試中第一名。《宋史?章衡傳》:「卿為仁宗朝~甲。」
3<形>高大平;魁梧。《漢書?張良傳》:「聞張良之智勇,為其貌~梧奇偉。」
4<名>星名,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顆星。《三國誌?吳書?吳主傳》:「犯~第二星而東。」
kuǐ
傀儡,木偶戲中的木偶人。
kuai
通「塊」,孤獨的樣子。《荀子?性惡》:「天下不知之,則~然獨立天地之間而不畏,是上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