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恭鑒
漢字:恭
間體:恭
筆畫:繁10間10
吉兄:吉
五行:木
姓名學解釋:幼年辛苦,身有暗病,中年吉祥,晚年劳神。
編碼:五筆98:AWNU 倉頡:TCP 四角號碼:44338 UniCode碼:U+606D 規範漢字編號:1820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6706,第10卷下,心部第39字 [康熙字典]:頁385第15
解釋:意指恭敬,謙遜有禮。(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890次)
釋義:
gōng
<形>容貌端莊嚴肅;謙遜有禮。《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諫太宗十思疏》:「終苟免而不懷仁,貌~而不心服。」
【恭人】⒈寬和謙恭之人。⒉貴婦人的封號。⒊宋元時期對官吏之妻的敬稱。
漢字:鑒
間體:鑒
筆畫:繁22間13
吉兄:吉
五行:金
姓名學解釋:精明公正,忠厚善良,中年成功隆昌,富貴之字。
編碼:五筆98:JTYQ 倉頡:LIC 四角號碼:28109 UniCode碼:U+9274 規範漢字編號:2894
出處:[康熙字典]:頁1303第10
解釋:本義指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後引申為鏡子,照影,觀察,審察,看等含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0010次)
釋義:
jian
1<名>鏡子。《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可以正衣冠。」
2<動>照;照視。《莊子?德充符》:「人莫~於流水而~於止水。」
3<動>鑒察;審察。《柳毅傳》:「老父之罪,不能~聽,坐貽聾瞽。」
4<動>借鑒;鑒戒。《阿房宮賦》:「後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5<動>鑒別;識別。《呂氏春秋?適音》:「谿極則不~,不~則竭。」
【引】<名>識別力。《梁書?到洽傳》:「樂安任昉有知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