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點抗
漢字:點
間體:點
筆畫:繁17間9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
編碼:五筆98:HKOU 倉頡:YRF 四角號碼:21336 UniCode碼:U+70B9 規範漢字編號:1469
出處:[康熙字典]:頁669第10
解釋:本義指斑點,後也用作量詞以及和其他字組合成詞,如點子,標點,點菜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960次)
釋義:
diǎn
1<名>斑點。《晉書?袁宏傳》:「如彼白圭,質無塵~。」
2<名>液體的小滴。《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雨山前。」《林黛玉進賈府》:「淚光~~,嬌喘微微。」
3<名>「、」漢字筆畫的一種。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常隱鋒而為之。」
【又】<動>用筆加上點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眼睛,每云:『~晴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之。」
4<動>刪改文字。陳壽《三國誌?武帝紀》:「公又與遂書,多與~竄。」(與遂書:給韓遂信。竄:改動)。
5<動>一觸即起。《明湖居聽書》:「又將鼓捶子輕輕的~了兩下。」
6<動>檢查;核對。《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老軍都~見了堆數。」
7<動>引著火。《群英會蔣干中計》:「飲至天晚,~上燈燭。」
8<動>頭或手向下稍微動一下立刻恢復原位。《林黛玉進賈府》:「王夫人一笑,~頭不語。」
9<名>更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雨村尚未看完,忽聞傳~。」
十<動>通「玷」。污;辱。司馬遷《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耳。」岳飛《五嶽祠盟記》:「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土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余之願也。」
【點化】⒈指點感化,多指道家以語言誘人入道。⒉點染美化。⒊改造前人的詩句而寓有新意。
漢字:抗
間體:抗
筆畫:繁8間7
吉兄:凶
五行:木
姓名學解釋:忧心劳神,事劳无功,中年多灾,晚年吉昌。
編碼:五筆98:RYWN 倉頡:QYHN 四角號碼:50017 UniCode碼:U+6297 規範漢字編號:0646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8025,第12捲上,手部第239字 [康熙字典]:頁422第02
解釋:抵抗,抵禦。形容人不屈不撓(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160次)
釋義:
kang
1<動>抗拒;抵禦。《赤壁之戰》:「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此難乎?」
2<動>匹敵;相當。《游黃山記》:「萬峰無不下伏,獨蓮花與~耳。」
3<形>剛正;剛直。《<指南錄>後序》:「初至北營,~辭慷慨,上下頗驚動。」
4<形>高;高亢。《馬伶傳》:「迨半奏,引商刻羽。~墜疾徐,並稱善也。」
5<形>強;超過。《過秦論:「謫戍之眾,非。於九國之師也」
【抗禮】行對等的禮。
【抗論】1.直言不阿屈。⒉爭論而不相上下。
【抗言】⒈高聲說話。⒉對面交談。
【抗顏】臉色莊嚴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