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秉丘
漢字:秉
間體:秉
筆畫:繁8間8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义利分明,名利双收,清雅荣贵,操守廉正,出国之字。
編碼:五筆98:TVD 倉頡:HDL 四角號碼:20907 UniCode碼:U+79C9 規範漢字編號:1134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1909,第03卷下,又部第17字 [康熙字典]:頁849第21
解釋:意指手持,掌握,把持。(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7700次)
釋義:
bǐng
1<量>禾束,成把的禾。《詩經?小雅?大田》:「彼有遺~,此有滯穗。」
【引】把,束。《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稈焉。」
2<動>持;手拿著。《楚辭?天問》:「伯昌號哀,~鞭作牧。」
3<動>執掌;操持。《詩經?小雅?節南山》:「憂心如醒,誰~國成?」
4<動>遵循。《國語?晉語二》:「吾~君以殺太子,吾不忍。」
5<量>古代容量單位,十六斛為一秉。
6<名>通「柄」,權柄.《管子?小匡》:「治國不失~。」
【秉彝】依照常情,常理。《詩經?大雅?烝民》:「民之~,好是懿德。」
漢字:丘
間體:丘
筆畫:繁5間5
吉兄:吉
五行:木
姓名學解釋:智勇双全,环境良好,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劳神。
編碼:五筆98:RTHG 倉頡:OM 四角號碼:72102 UniCode碼:U+4E18 規範漢字編號:0268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207,第08捲上,丘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77第14
解釋:自然形成的小土山。(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840次)
釋義:
qiū
1<名>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2<名>墳墓。《史記?吳王濞列傳》:「燒殘民家,掘其~塚。」
3<名>丘墟;廢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為~兮。」
4<量>即壟,田畝耕作單位。古代以九夫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採草藥》:「一~之禾,則後種者晚實。」
【辨】嶺,山,陵,丘。見「陵」字。
【丘墟】⒈廢墟;荒地。⒉墳墓。
【丘壑】⒈深山幽谷。常指隱居處。⒉畫家的構思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