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阿騰
漢字:阿
間體:阿
筆畫:繁13間7
吉兄:吉
五行:土
姓名學解釋:下贱之字,忧心劳神,身弱多病,中年劳,晚年吉祥。
編碼:五筆98:BSKG 倉頡:NLMNR 四角號碼:71220 UniCode碼:U+963F 規範漢字編號:0913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9575,第14卷下,阜部第8字 [康熙字典]:頁1348第06
解釋:作助詞時,多在稱呼前,如阿哥。作歎詞時,表示驚訝。作語氣詞,多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囑咐﹑乞請等語氣。(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3840次)
釋義:
ā
詞頭,多用在親屬名稱或人名的前面,盛行於魏晉以後。《孔雀東南飛》:「~母謂~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顏氏家訓?風操》:「梁武小名~練,子孫呼練為絹。」
ē
1〈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閣序》:「訪風景於崇~。」
2〈名〉山灣。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3〈名〉屋角翹起來簷。《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閣三重階。」
4〈動〉曲從;迎合。《韓非子?有度》:「法不~貴,繩不撓曲。」(貴,地位高的人。)
5〈動〉偏私;袒護。屈原《離騷》:「皇天無~私兮。」【引】親近。《後漢書?文苑傳下》:「苟失其道,則兄弟不~。」
6通「婀」。柔軟而美麗的樣子。《詩經?小雅?隰桑》:「隰桑有~,其葉有難。」(難,茂盛的樣子。)
hē
通「呵」。斥責。《老子?二十章》:「唯之與~,相去幾何。」
【阿諛】ēyu 迎合別人的心意,說奉承話。《後漢書?楊震傳》:「其~取容者,則因公褒舉,以報私惠。」
漢字:騰
間體:騰
筆畫:繁20間13
吉兄:吉
五行:火
姓名學解釋:出外逢貴得財,一生清雅,中年勞苦,晚年吉祥。
編碼:五筆98:EUGG 倉頡:BFQM 四角號碼:79227 UniCode碼:U+817E 規範漢字編號:2975
出處:[康熙字典]:頁990第13
解釋:跳躍,奔馳,上升。(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9780次)
釋義:
teng
1<動>馬跳躍。韓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於槽。」
2<動>跳躍。《促織》:「蟲暴怒。直奔,遂相~擊。」
3<動>飛騰;翻騰。《過小孤山大孤山》:「忽風雲~湧。」
4<動>奔跑;奔馳。潘岳《贈河陽》:「逸驥~夷路。」
5<動>上揚;傳揚。《石鍾山記》:「桴止響~,餘韻徐歇。」
【騰達】發跡;陞遷。
【騰騰】奮起的樣子;迅疾剛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