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文郁
漢字:文
間體:文
筆畫:繁4間4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英俊多才,清雅荣贵,中年吉祥隆昌,忌车怕水。
編碼:五筆98:YYGY 倉頡:YK 四角號碼:00400 UniCode碼:U+6587 規範漢字編號:0161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693,第09捲上,文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477第01
解釋:文字的本義是指絲織品上縱橫交錯的條理、圖形,花紋,後來也指其他相關的東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廣泛用於人名,所取意義主要包括:1)華美,有文采;2)文化、文明、文辭;3)有文質彬彬的修養。(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30770次)
釋義:
wen
1<名>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後寫作「紋」。《公輸》:「荊有長松~梓楩楠豫章。」
2<形>華美;有文彩的。《馮諼客孟嘗君》:「黃金千斤,~車二駟,服劍一。」
3<名>文章。《醉翁亭記》:「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4<名>文字。《游褒禪山記》:「獨其~猶可識。」
5<名>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諫太宗十思疏》:「~武並用,垂拱而治。」
6<動>在身上刺花紋,叫「文身」。《莊子?逍遙遊》:「越人斷髮~身。」
7<名>文化;文教。《論語?子罕》:「~王既沒,~不在茲乎?」
8<量>用於舊時的銅錢,古稱銅錢一枚為一文。《魏書?高崇傳》:「在市銅價,八十一~得銅一斤,私造薄錢,斤餘二百。」
9<動>修飾;掩蓋。《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成語有「文過飾非」。
十<名>規定、儀式。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成語有「繁文縟節」。
漢字:郁
間體:鬱
筆畫:繁13間8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清雅伶俐,口快心直,中年成功隆昌,晚年昌盛安稳。
編碼:五筆98:DEBH 倉頡:KBNL 四角號碼:47227 UniCode碼:U+90C1 規範漢字編號:1043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4003,第06卷下,邑部第20字 [康熙字典]:頁1270第19
解釋:茂盛,樹木叢生;憂愁,愁悶;草木腐臭;形容香氣。(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72540次)
釋義:
yu
1<形>有文采的樣子。《論語?八佾》:「~乎文哉。」
2<形>通「燠」。暖;熱。劉峻《廣絕交論》:「敘溫~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
3<形>香氣濃盛的樣子。徐陵《詠柑》:「素榮芬且~。」
4<形>樹木叢生;茂盛。《詩經?秦風?晨風》:「~彼北林。」
【又】(雲、氣)濃盛的樣子。《三國誌?吳書?薛綜傳》:「加以~霧冥其上,鹹水蒸其下」
5<形>憂愁;愁悶。《管子?內業》:「憂~生疾。」
6<動>積結。《漢書?陸溫舒傳》:「忠良切言皆~於胸。」
7<形>草木腐臭。《荀子?正名》:「香、臭、芬、~……以鼻異。」
【郁陶】憂思積結貌。
【鬱鬱】⒈草木茂盛的樣子。⒉憂傷、沉悶的樣子。⒊富有文采。⒋香氣濃烈的樣子。⒌盛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