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之威
漢字:之
間體:之
筆畫:繁4間3
吉兄:吉
五行:火
姓名學解釋:出国之字,名利双收,学识渊博,官运旺盛,荣贵之字。
編碼:五筆98:PPPP 倉頡:INO 四角號碼:30302 UniCode碼:U+4E4B 規範漢字編號:0058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841,第06卷下,之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82第04
解釋:助詞、相當於「的」字。(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8410次)
釋義:
zhī
1<動>到……去。《為學》:「吾欲~南海。」
2<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這個」、「這」、「這種」等。《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3<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它」、「它們」、「他們」等。《論積貯疏》:「生~有時而用~無度。」《鄭伯克段於鄢》:「愛共叔段,欲立~。」
4<代>指代說話者本人或聽話者的對方。《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乎?」
5<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您」。《漢書?蒯通傳》:「竊閔公之將死,故吊~。」
6<助>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屬的關係,相當於「的」。《邵公諫厲王弭謗》:「防民~口,甚於防川。」
7<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一般不必譯出。《師說》:「師道~不傳也久矣。」
8<助>定語後置的標誌。《勸學》:「蚓無爪牙~利。」
9<助>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作「得」。《捕蛇者說》:「未若復吾賦不幸~甚也。」
十<助>用賓語前置的標誌。《師說》:「句讀~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時間的副詞後,補足音節,沒有實義。《赤壁之戰》:「頃~,煙炎張天。」
⑿<助>用在「前」、「後」、「內」、「外」等詞語和它們的修飾語之間,表示對方位、時間、範圍等的限制。《教戰守策》:「數十年~後,甲兵頓弊。」
漢字:威
間體:威
筆畫:繁9間9
吉兄:吉
五行:土
姓名學解釋:口快性刚,智勇双全,中年劳或奔波,晚年成功隆昌。
編碼:五筆98:DGVD 倉頡:IHMV 四角號碼:53200 UniCode碼:U+5A01 規範漢字編號:1444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8103,第12卷下,女部第37字 [康熙字典]:頁261第24
解釋:意為使人敬佩的氣魄,威力,威風。(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8680次)
釋義:
wēi
1<名>威力;威勢。《赤壁之戰》:「遂破荊州,~震四海。」
2<名>威嚴;尊嚴;威信。《廉頗藺相如列傳》:「嚴大國之~以修敬也。」
3<動>威懾;震懾。《陳涉世家》:「此教我先~眾也。」
4<動>通「畏」,使……害怕。《墨子?七患》:「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
【威靈】⒈指神靈;鬼神。⒉指聲威。
【威武】⒈指權勢。⒉指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