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也乎
漢字:也
間體:也
筆畫:繁3間3
吉兄:吉
五行:土
姓名學解釋:奔波劳苦,一生多灾,难得幸福,晚年享福。
編碼:五筆98:BNHN 倉頡:PD 四角號碼:44712 UniCode碼:U+4E5F 規範漢字編號:0066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8323,第12卷下,乁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84第04
解釋:同樣,並行等,加強語氣。虛詞。(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890次)
釋義:
yē
1<語助>用於句末。1。表判斷。《石鍾山記》:「此世所以不傳~。」2.表疑問或反問,前面常有「安」、「何」等與它相配合。《馬說》:「安求其能千里~?」3.表感歎。《捕蛇者說》:「苛政猛於虎~。」4.表祈使,常與「無」、「不」等呼應。《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5.表示陳述或解釋。《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2<助>語氣助詞,用於句中。1.表判斷。《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以為神。」2.表陳述或解釋。《勸學》:「君子生非異~,善假於物~。」3.表語氣停頓。《師說》:「師道之不傳~久矣,欲人之無惑~難矣。」
3<助>語氣助詞,用在複句的前分句末或並列的句子成分之後,表示停頓和上下文的互相關連,兼有舒緩語氣和抒情的作用。《愚公移山》:「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告之於帝。」《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漢字:乎
間體:乎
筆畫:繁5間5
吉兄:凶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
編碼:五筆98:TUFK 倉頡:HFD 四角號碼:20409 UniCode碼:U+4E4E 規範漢字編號:0280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047,第05捲上,兮部第4字 [康熙字典]:頁82第07
解釋: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詞。(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80次)
釋義:
hū
1<介>相當於「於」。⒈介紹處所、方向、時間。譯為「在」、「由」等。《赤壁賦》:「相與枕藉~舟中。」《師說》:「生~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浴~沂,風~舞雩。」⒉介紹比較對象。譯為「與」、「對」、「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異~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進~技矣。」⒊介紹依憑的條件。《庖丁解牛》:「~天理,批大郤。」⒋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己。」《捕蛇者說》:「吾嘗疑~是。」
2<助>語氣詞。⒈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嗎」。《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嘗聞布衣之怒~?」《鴻門宴》:「壯士,能復飲~?」⒉用在句末,表示反問,相當於「嗎」、「呢」。《鴻門宴》:「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陳涉世家》:「王候將相另有種~?」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測,相當於「吧」。《殽之戰》:「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莊暴見孟子》:「則齊國其庶幾~?」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當於「吧」。《馮諼客孟嘗君》:「長鋏歸來~﹗出無車。」
⒌用在句末,表示感歎,相當於「啊」、「呀」。《歸去來兮辭》:「已矣~﹗寓形宇內復幾時」《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或舒緩。《召公諫厲王弭謗》:「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興。」《始得西山宴遊記》:「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始。」
3<詞綴>用於形容詞、疊音詞後面。《庖丁解牛》:「恢恢~其於游刃有餘矣。」《赤壁賦》:「浩浩~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記》:「故今之墓中全~為五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