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因頂
漢字:因
間體:因
筆畫:繁6間6
吉兄:吉
五行:土
姓名學解釋:多劳受苦,忧心劳神,性刚有牢狱之灾,晚福之字。
編碼:五筆98:LDI 倉頡:WK 四角號碼:60804 UniCode碼:U+56E0 規範漢字編號:0430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904,第06卷下,囗部第17字 [康熙字典]:頁217第02
解釋:根源,緣故;由此,由於;依,順著,沿襲,守舊;憑借,根據;於是,就。(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700次)
釋義:
yīn
1<動>因襲;遵循。《過秦論》:「蒙故業,~遺策,南取漢中。」
2<動>接續。《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加之以師旅,~之以饑饉。」
3<動>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導大窾,~其固然。」
4<動>順應。《察今》:「變法者~時而化。」
5<名>原因;機會。《孫雀東南飛》:「於今無會~。」
6<介>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諫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則思無~喜以謬賞。」
7<介>介紹動作行為的依據,可譯為「依靠」、「憑借」。《廉頗藺相如列傳》:「~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8<介>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依照」、「根據」。《核舟記》:「罔不~勢象形,各具情態。」
9<介>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條件,可譯為「趁機」、「趁著」。《鴻門宴》:「請以劍舞,~擊沛公於坐。」
十<副>就;於是。《鴻門宴》:「貢王即日~留沛公與飲。」
⑾<連>因為;於是。《雁蕩山》:「祥符中,~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屈原列傳》:「上宮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讒之。」
【因革】沿襲舊習慣和創造新方法。
【因襲】繼承。
漢字:頂
間體:頂
筆畫:繁11間8
吉兄:吉
五行:火
姓名學解釋:身弱短壽,刑偶欠子,中年勞苦,晚年吉祥。
編碼:五筆98:SDMY 倉頡:MNMBO 四角號碼:11282 UniCode碼:U+9876 規範漢字編號:0971
出處:[康熙字典]:頁1410第45
解釋:指人體或物體的最高部分,後也有撞擊,拱起,頂撞,支撐等含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080次)
釋義:
dǐng
1<名>人的頭頂。《獄中雜記》:「生人與死者並踵~而臥,無可旋避。」
2<名>物體最高的部分。《雁蕩山》:「山~有大池。」
3<動>用頭支持。周邦彥《汴都賦》:「其敗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4<動>支撐;承受。《西遊記》:「掃地的,也是他,~門的,也是他。」
5<副>最;極。《制台見洋人》:「外國人~講情理。」
6<動>頂替。《文獻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盜取其錢。」
7<量>用於某些有頂的東西。《林黛玉進賈府》:「早有熙鳳命人送了一~藕合色花帳。」
【頂缸】代人受過。
【頂老】歌舞女子的別稱。
【頂禮】佛教的最高敬禮。跪下,兩手伏地,用頭頂著佛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