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彪馳
漢字:彪
間體:彪
筆畫:繁11間11
吉兄:吉
五行:水
姓名學解釋:
編碼:五筆98:HWEE 倉頡:YUHHH 四角號碼:22212 UniCode碼:U+5F6A 規範漢字編號:2254
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106,第05捲上,虎部第7字 [康熙字典]:頁363第22
解釋:彪字的含義主要有兩個,其中之一是指虎身上的斑紋,另一則指小老虎。作第一種含義時,多借喻文采煥發、光彩鮮明。此外,彪字在比喻人時,則指身體魁偉高大。常見成語有「彪形大漢」。人名用彪字,一般取其身材魁偉、文采煥發之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27980次)
釋義:
biāo
1<名>虎皮上的斑紋。
【引】比喻文采鮮明。《法言?君子》:「曰以弸中而~外也。」
2<名>小虎,虎。庾信《枯樹賦》:「熊~顧盼,魚龍起伏。」
3<形>比喻身材魁梧。《北史?斛律光傳》:「馬面~身,神爽雄傑。」
4<動>明悟,使明白。蔡邕《處士 叔則銘》:「童蒙來求,~之用文。」
5<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行、隊。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見一~人馬到莊門。」
6姓。
漢字:馳
間體:馳
筆畫:繁13間6
吉兄:吉
五行:火
姓名學解釋:奔波勞苦,潦倒一生,中年多災,晚年隆昌。
編碼:五筆98:CGBN 倉頡:NMPD 四角號碼:74112 UniCode碼:U+9A70 規範漢字編號:0596
出處:[康熙字典]:頁1447第24
解釋:意指車馬等奔跑,快跑,嚮往,傳播,傳揚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6380次)
釋義:
chi
1<動>驅趕車馬奔跑。《鴻門宴》:「項伯乃夜~之沛公軍。」《木蘭詩》:「願~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2<動>特指驅趕車馬進擊,追擊。《曹劌論戰》:「齊師敗績,公將~之。」
3<動>車馬疾行;奔跑。《<指南錄>後序》:「會使轍交~,北邀當國者相見。」
【又】特指驅馬進擊。《垓下之戰》:「項王乃~,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4<形>疾速;快。《滿井遊記》:「每冒風~行,未百步輒返。」
5<動>傳揚。《華陽國志?後賢志》:「辭章燦麗,~名當世。」(辭章:指文章。)
【馳辯】縱橫辯論。班固《答賓戲》:「雖~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殿最:古代考核軍功或政績,以上等為最,下等為殿。)
【馳騁】1.馳馬,也指田獵。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慾》:「荊莊王好周遊田獵,~弋射,歡樂無遣。」2.奔走;奔競。《晉書?潘尼傳》:「然棄本要末之徒,知進忘退之士,莫不飾才銳智,抽鋒擢穎,傾側乎勢利之交,~乎當塗之務。」3.涉獵。《晉書?江逌傳》:「偃息畢於仁義,~極於六藝。」
【馳名】名聲遠揚。
【馳驅】1.疾行;奔波。《墨子?尚同中》:「古者國君諸侯之聞見善與不善也,皆~以告天子。」2.放恣。《詩經?大雅?板》:「敬天之渝,無敢~。」
【馳說】遊說。《戰國策?秦策三》:「(吳起)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之士無所開其口。」
【馳騖】奔走;趨赴。陳壽《三國誌?魏書?夏侯玄傳》:「上過其分,則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勢~之路開。」
【馳義】仰慕正義。引申為歸順,臣服。《漢書?陳湯傳》:「鄉風~,稽首來賓。」(賓:歸順。)
【馳驟】疾馳。《後漢書?公孫瓚傳》:「汝當碎首於張燕,~以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