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董的起源,姓董姓氏來歷,百家姓董姓來源

百家姓氏查詢

請輸入需查詢的姓氏(例如:金)

姓董的起源,姓董姓氏來歷,百家姓董姓來源

姓董的起源,姓董姓氏來歷,百家姓董姓來源

姓氏董姓起源,百家姓董姓的來源及含義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己姓。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後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官,以官為氏,稱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為氏。相傳顓頊的孫子吳回愛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有個兒子名終,因為封在陸鄉(今山東平原縣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兒子有叫參胡的,姓董,其後裔就以姓為氏,也稱董氏。

二、遷徙分佈

今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冀、豫、晉三首,占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滇、魯、遼、浙、川、鄂、六省又佔百分之三十八,而冀居住了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為董姓第一大省。

三、郡望堂號

歡迎您光臨雷公算命網查詢更多詳細信息,免費算命大全www.ximizi.net

【堂號】"直筆堂"、"良史堂":春秋時候,董狐是晉國的史官,他寫史求實存真,不怕權勢。晉靈公被弒,董狐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子誇獎他是"良史"。董氏還有"豢龍"、"隴西"堂號。

【郡望】

隴西郡: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西漢時相當今甘肅東鄉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魏移治襄武(今甘肅隴西南)。北魏時相當今隴西縣附近地。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國置國,後改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相當今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

四、歷史名人

董狐: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西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今河南杞縣),董仲舒五代孫,東漢著名良吏,光武帝時為洛陽令,敢於搏擊豪強,為民作主,京師震慄,光武稱其為『強項令』,豪強貴戚莫不畏懼,號其為「臥虎」,民間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七十四歲死於任上,只一床舊被覆蓋遺體,家中尚存大麥數斛,破車一輛。光武聞知十分傷感,說「董宣廉潔,死乃知之」,下詔以大夫之禮葬之。

董賢:字聖卿,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西漢大司馬。他22歲時就被哀帝寵幸,官至大司馬,cao縱朝政,其家族在當朝顯赫一時。

董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讚不移:「幼宰之慇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董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風亮節,是時人所稱的蜀中四英之一(諸葛亮、董允、蔣琬、費禕)。對董允的忠誠與才幹,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給予了肯定,併力推董允主持「宮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對後主言行,極盡諍湅之責。董允官至侍中、輔國將軍、尚書令、大將軍附貳等,文官武職集於一身,地位顯赫,但他一身正氣,正直不阿,治理蜀國業績顯著,深得民心。

董奉:董允之孫,建康董氏之祖,游閩中,後居廬山,為一代名醫,治病不取利,使之種杏,久成杏林。為今醫界稱為杏林由耒。

董小婉:著名才女,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後來嫁給清代著名文學家冒襄為妾。

董邦達:(1696—1769)浙江富陽人,因政績卓著,累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又是著名畫家,以善畫山水而著稱,畫鳳蒼逸古厚,其繪畫藝術譽滿京華,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畫院,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是繼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後又一董氏大畫家,合稱為三董。與曹雪芹有深交,並為他的《南鷂北鳶考工志》寫過序言。終年七十四歲。

董誥:(1740—1818)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弟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擢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通曉軍事,台灣、廓爾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坤當權時代,他與王傑獨不與其苟合。嘉慶帝剷除和坤時他也發揮了較重要作用。他與其父一樣都是當時有名畫家精書法、善繪畫。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撲,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終年七十九歲。嘉慶二十三年致仕歸家,十月去世。父子歷事三朝,雖身居顯要,但兩袖清風。嘉慶帝哀詩中云: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

董源:(?—962)一作董元,字叔達,鍾陵人(今江西進賢),一說江南人。五代南唐畫家,南唐中宗時曾任北苑副使,世稱董北苑。。工山水,尤擅溪橋、漁浦、洲渚交相掩映的江南景色。用披麻皴法畫山水,平淡天真,後又巨然承其風格,並稱"董巨",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亦善畫牛、虎、人物,傳馮延巳曾將其所作古代美人畫屏誤為擋道宮娥而不敢入謁中主。

董遵誨:(926—981)涿洲范陽人(今河北涿縣)。武藝絕人,能挽強命中。後漢時隨父宗本從契丹南奔投劉知遠。後周時從世宗攻北漢、後蜀、南唐,以功至驍武指揮使。宋初太祖重用,從慕容延釗平李筠,乾德六年(968)授通遠軍使,太宗時兼領靈州巡撿,在環州(斤即通遠軍,治今甘肅環縣)十四年,團結各族酋長,使各守封疆,無所攻擾。

董氈(1032—1083)吐蕃唃廝囉第三子。母喬氏,父死,領地分裂他佔據(青海)黃河以北之地勢最盛。仍附宋抗夏宋授保順軍節度使,加太保、太傅。西夏天賜禮盛國慶三年(1070)梁乙埋領兵攻宋環州、慶州,他乘虛攻入夏境迫使西夏退兵。宋加封為西平節度使。西夏大安七年(1081)出兵三路助宋攻夏受宋封為武威郡王。

董槐:(?—1262)宋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進士。嘉熙間歷提點湖北刑獄、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變,救濟南來江北流民,甚著政績,整肅軍紀,加強訓練。六年(1246)任權廣西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協和西南少數民族,與交趾建立友好貿易關係。寶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整頓綱記為急務,為改革舊制,報效國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得罪了許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眾。次年罷相,為佞臣丁大全派兵迫逐,避居湖州南潯。旋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隱居富陽北郊陽波湖董家弄。其子董麗,為宋駙馬,在元亂中盡節。今其後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陽北部山區。部分定居江蘇丹陽。

董其昌:字思白、號玄宰,松江華亭人(今上海松江)。明萬曆十七年中進士,為官不辟權貴,不徇私情,從庶吉士、翰林編修官至禮部尚書,以太子太傅致仕,終年83歲。他是明代著名畫家,以他為代表的「華亭派」在山水畫方面影響尤大。他是書畫的創作、收藏、鑒賞方面的大家。有關書畫理論著作也很多。他的畫法自成風格: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層次分明,蘊蓄豐厚,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以平淡天真取勝。他在篆刻、書法上也稱為一絕。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準備了條件。

董必武:(1885—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1911年加入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了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後又回湖北負責建立和發展黨組織。1931年從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華蘇維埃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等領導職務,對黨和紅色政權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陝北擔任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他又是中國***與國民黨談判代表之一,對國民黨破壞抗戰、破壞國共合作、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鬥爭。建國前夕,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後歷任中央財委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法委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是中共六大至十大的中央委員,七、八、九屆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將領之一、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1923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七十三旅旅長。1931年12月與趙搏生率部發動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後任紅五軍團長等職,1932年加入中國***,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年1月20日在甘肅高台與國民黨軍作戰中犧牲。

董朗(?—1932)四川簡陽人,又名董明。1923年加入中國***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任軍校學生隊副隊長、葉挺獨立團參謀,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歷任葉挺部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廣東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長、中共湘鄂西前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洪湖地區江北(江左)指揮部指揮、教導第一師參謀長、湘鄂邊獨立團參謀長。後在肅反中被錯殺於江陵。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懷來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多次立功受獎,1946年加入中國***。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熱河隆化戰鬥中捨身炸碉堡壯烈犧牲。朱德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百家姓董姓起名用字参考

最好不用聲母是t.n.l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部使用d聲母.ong韻母和上聲字。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雙字名首字最好筆劃少而末字筆劃多,單字名最好用筆劃多的字。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29大姓。您的姓氏筆畫為13 畫。

董姓氏文化及董姓對聯賞析

董(Dǒng)姓出自己姓。顓頊後裔。得姓始祖:董父。他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興,就賜他以董為姓。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在台灣排名第七十位。

仁慈報本濟陰郡;

忠孝傳家良史堂。

——全聯典出董姓的郡望和堂號。

書苑墨香清畫旨;

杏林春滿頌醫家。

——上聯典指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擅長山水畫,講究筆致墨韻。著有《容台集》《畫禪室隨筆》等。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侯官人董奉,住在廬山,為人治病不收錢,讓治癒者種杏樹,數年間得十餘萬株,蔚然成林。故後世常用「杏林春滿」等詞來稱頌醫家。

千秋良吏流芳遠;

一代儒宗世澤長。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亦稱史狐,孔子以其「書法不隱」,贊為「古之良史」。下聯典指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他提出「君權神授」學說,宣揚「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封建神學體系。又創立「三綱」、「五常」體系,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拓了此後二千餘年以儒學為正統的局面。著有《董子文集》等。

織縑償債天仙配;

作畫吟詩奩艷書。

——上聯典指歷史神話故事《天仙配》事典。下聯典指明末著名才女董小宛,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有《奩艷》一書。

附:

光前裕後;

燕翼貽謀。

——佚名撰台灣省金門縣董氏家廟聯。

竹送清溪月;

松搖古谷風。

——此聯為明代擢本寺卿並侍讀學士董其昌自題聯。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讀勝看花。

——此聯為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書浙江省平陽縣通福門培風閣聯。

麝墨輕磨聲韻玉;

免毫初點色翻鴉。

——此聯為金代戲曲家董解元《西廂記》聯語。

旋乾轉坤,移山倒海;

濟人利物,震古鑠今。

——此聯為董必武撰廈門集美鰲園聯。

先德衍家聲,千秋良史;

祖功垂世澤,一代儒宗。

——此聯為安徽省涇縣董家村董氏宗祠聯。

秉筆不容清,良史無私毀譽;

佩弦期易性,賓臣欲急作為。

——佚名撰董性宗祠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史董狐的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名人董安於的事典。

三策仰前徽,道闡純儒學業淵源須念祖;

千秋留直筆,書傳良史風規整肅永貽孫。

——此聯為董氏宗祠聯。

懷蛟入夢、臥虎鋤強,溯顯赫簪纓,今日相聯一氣;

腰龜稱榮、盤龍受寵,緬輝煌勳業,蒸嘗允答千秋。

——此聯為董氏宗祠聯。

董姓起名: 姓董男孩起名字姓董女孩起名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百家姓氏大全 相關
算命網免費算命
線上抽籤占卜
網上起名測名
網上算命大全
線上配對測試
周易號碼測試
通勝萬年曆查詢
黃曆日曆查詢
網上算命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