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劉的起源,姓劉姓氏來歷,百家姓劉姓來源
姓氏劉姓起源,百家姓劉姓的來源及含義
劉
關於劉姓氏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是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陝西劉氏。二是出自姬姓,為周太后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三是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一、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于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于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二、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劉氏遷徙分佈
劉氏最早發源於河北唐縣,而始姓劉氏卻在今天的陝西省境內。公元前300多年前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晉大夫會有子留居秦國,稱劉氏,其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後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後來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於是其子孫分佈於天水、中山、南陽、彭城、東平等十四處之多。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劉氏大舉南遷,在江南影響很大。唐代和宋代,劉姓已遍佈大江南北,盛於全中國,直至今日。
郡望堂號
【郡望】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5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
1、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後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此支劉氏是漢高祖的後代。
2、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於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劉賈。
4、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
5、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
6、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
7、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
8、南陽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
9、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
10、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
11、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後漢劉焉所開基。
12、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
13、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一世孫劉通。
14、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後。
15、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
16、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
17、長沙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
18、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堂號】
1、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2、豢龍堂:夏相劉累,相傳他善於養龍,被封為豢龍氏。
3、藜照堂:漢代的劉向,元帝的時候校書天祿閣,有一天,一個老翁穿著黃衣,拿者藜杖,吹著枴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書給劉向。劉向問:「你是誰?」他回答說是太乙之精,聽說他好學,特來看他。劉向一生著述很多,見了老翁後,才思更加敏捷了。
劉氏歷史名人
劉邦:即漢高祖,沛縣人。秦末時陳勝起義,他在沛縣聚眾三千人響應。後受楚懷王之命與項羽分兵入關,公元前206年攻佔咸陽,被項羽封為漢王,與項羽展開五年之久的楚漢戰爭之後得勝,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啟(公元前188~前141)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稱漢景帝,採用竇皇后的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劉徹(前156一前87),即漢武帝。西漢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法術刑名;頒行「推恩令」,削割據勢力;官營鹽鐵貿易,平抑物價;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移民屯邊,行「代田法」;派張騫等出使西域,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設郡縣於雲南、貴州,將漢朝推向全盛時期。能詩善賦,原有文集兩卷,亡佚。
劉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綠林軍,以恢復漢時制度為號召,聯合貴族勢力,打敗赤眉起義軍。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
劉備: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kao曹cao、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cao於赤壁,節節勝利。公園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其父子兩代稱王達43年。
劉伶:沛郡人,西晉時號稱「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建威將軍。
劉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過:太和人,南朝著名詞人、詩人。
劉禹錫: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他在哲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勝」的學說。著作有《天論》等。
劉松年: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墉:今山東諸城人,清代書法家,官至東閣大學士,與當時的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齊名。
百家姓劉姓起名用字参考
最好不用聲母是d.t.n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拼音是y.w開頭的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l聲母.iu韻母或陽平調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請注意,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四大姓,若起名不慎,重名率非常高!您的姓氏筆畫為15畫。劉姓氏文化及劉姓對聯賞析
劉(Liu)姓出自姬姓,系堯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堯母慶都居於伊祁山下,故從母居地姓「伊祁」。後又分出「伊」「祁」二姓。祁姓後代一支被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境),建立劉國。得姓始祖:劉累。出生時有紋在手曰:「累」,便以此為名。劉累長大後,跟隨豢龍氏學習養龍本領,被夏帝孔甲封為「御龍氏」,負責馴養四條龍。有一次,一條龍死了,劉累就把龍肉做成肉羹,充當野味獻給孔甲。孔甲非常高興,就賞賜給劉累許多財物。過了幾天,孔甲又想吃這種「野味」,派人去索取。劉累感到難於矇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帶領家眷逃到魯陽(今河南省魯山)。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劉字作了姓氏。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劉姓家族地位顯赫,從古到今,稱王稱帝者多達六十六人,統治時間長達六百五十多年。
源承姬姓;
望出彭城。
——全聯典指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編堂堂堂挺秀;
彭城郡弘農郡東海郡高密郡各郡爭芳。
——全聯典指劉姓名郡和名堂。
一姓五都督;
三科兩狀元。
——全聯典指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太史令術通象緯;
剡溪人喜入天台。
——上聯典指明初大臣劉伯溫,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經史,善寫文章,尤精象數讖緯之術。著有《誠意伯文集》等。下聯典指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胡琴雅韻訴心志;
蘭蕙香馨染鍘刀。
——題劉胡蘭烈士。
施武略宏謀稱帥伯;
承文韜忠勇是軍神。
——題劉伯承元帥。
少志縈懷,兩篇宏論警天下;
奇冤驚世,六字大謊喪國師。
——題劉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內奸、工賊。
閩西上將才,奪瀘定,繼東征,克遼沈,威揚東亞;
軍旅好司令,點旌麾,振科技,保家邦,名潤紅樓。
——題劉亞樓將軍
附:
祿閣流光;
彭城世德。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堂聯。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
三章早沛秦川雨;
五夜長明書室燈。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下聯典指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先代蒲鞭昭德澤;
後人藜閣繼書香。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東漢華陰人劉寬。下聯典指西漢劉向。
守本忿耕讀第一;
盡人倫孝友俱先。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功垂淮海冠裳肅;
澤派罏山俎豆馨。
——此聯為福建省閩候縣南嶼鎮罏峰劉氏宗祠聯。
無慾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覺氣如霜。
——此聯為明代天啟初禮部主事劉宗周自題聯。
世號五忠光世第;
家傳七業振家聲。
——此聯為福建省地區劉氏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謚為「忠」公的歷史,下聯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後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六代大夫一二品;
九重恩遇百千秋。
——清·劉鳳誥題江西省萍鄉縣蘆溪鎮劉氏宗祠聯。
五百年衣冠舊第;
十七世弓馬名家。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宗祠聯。
兄弟狀元天下少;
公孫宰相世間稀。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雁子墩孫家莊劉狀元府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世裔公侯伯子男。
——南宋朱熹撰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門閭高大容車馬;
山水盤旋嘯鳳凰。
——劉允手書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讀書。
——佚名撰台灣省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劉氏宗祠聯。
萬卷珠璣朝漢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說禮敦詩,丕承先志;
貽謀燕翼,垂裕後昆。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縣霞美鎮劉阪村劉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好善樂施應賁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稱幗遺微。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縱觀古代,執政將近七百載;
累計先君,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全聯典指劉氏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先後有66人,執政共歷650多年。
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德起;
欲光門弟,還是讀書積善來。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
孫枝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嘗。
——佚名撰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孔氏絃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漢家簫鼓,祖庭餘韻在人間。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源衍南陂,瑞謁金芝,燕翼貽謀積八世;
溪環北閣,祥凝甫草,鴻基永奠慶千秋。
——佚名撰江西萍鄉源南鄉源溪村劉氏金甫公祠聯。
讀書務得大,要禮義廉恥,無虧可稱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為事方是人家。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策馬從南越歸來,構數椽用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衛,把兩字偏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劉永福撰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北大坦地二號劉氏家廟聯。
念先人須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澤如清谿,吏才如零谿,方無慚出處;
入此廟在求通此廟肸蠁,惟束頑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嘗。
——此聯為劉氏宗祠聯。劉畤兄弟曾講學清溪,又劉霖谿長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績,清谿霖谿皆祖此祠也。
【對聯故事】——《劉項斗聯》(另有版本為《朱項斗聯》)
相傳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楚漢相爭最終造成劉姓人和項姓人如同世仇,相鬥不止,始終不和。結果既影響了生產發展,又影響了社會穩定。某地有兩個村莊,一是劉姓,一是項姓,中間隔著一條河。劉項兩村人老死不相往來,但就是相互鬥聯不止。每年的秋季將對聯懸掛於村口,無非都是抬高自己,貶低對方之意。某年,劉姓人早早就掛出了這麼一副對聯:
兩朝天子;
一代軍師。
此聯中上聯「兩朝天子」說的是漢高祖劉邦創立西漢,漢光武帝劉秀創立東漢的故事。下聯「一代軍師」說的是明朝軍師劉基(即劉伯溫)的故事。項姓人要想再高過劉姓人,看來很難了。其時剛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過項姓村莊,借宿村裡。聞說此事,心想總是爭鬥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有心促和。於是隻身來到劉姓村莊,說明利害,勸說劉項和解,和睦相處,共享太平。劉姓人只當是項姓人想不出對聯,才派人來說和,便要求對方出示對聯,才肯言和。秀才沒有辦法,只好亮出一副對聯:
烹天子父;
作聖人師。
此聯中上聯「烹天子父」說的是項羽和劉邦爭霸期間,項羽將劉邦父親擒獲。於是派人告訴劉邦,劉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將劉父烹熟了吃。劉邦聽後,對來人說,若是烹了他父親,請分一杯羹,讓他也嘗嘗味道。項羽終是不忍,便放了劉父。此事對於劉姓人來說,劉邦是個毫無孝道、鮮廉寡恥之輩,極不光彩。下聯「作聖人師」說的是孔子東遊,路遇小孩項橐,與他一番交談後,孔子說,小項橐「可以為師矣」。
劉姓人看到秀才抖出這副對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確感如此鬥下去,實是於家於國無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劉項兩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相安無事。但是斗聯的慣例仍然保留下來,只不過不再是「抬高自己,貶損他人」了,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塊陣地。
【文獻】——《劉氏源流歌》
源溯陶唐姓伊祁,帝堯苗裔第一支。監明早逝不得立,永河封劉得姓氏。
傳至劉累十八世,卯上絲下掌中字。伯益傳下贏姓者,亦與我劉同宗支。
庶後子孫又遷徙,為唐杜伯及范氏。隰叔奔晉為士師,士會遷秦有後嗣。
復為劉姓傳世系,派下之劉屬伊祁。更有分支遷於隋,其後子孫即姓隋。
周定王時劉康公,後裔姓劉源自姬。士會之後遷豐沛,傳至劉邦遂倔起。
西東兩漢四百載,當年劉姓居第一。婁敬項伯均賜姓,冒頓後裔漢家兒。
劉秀避禍改姓金,唐代文靜改侯氏。避諱錢謬金與錢,同宗異姓十有餘。
宗支繁衍皆有自,百川入海同一支。自從漢代一統後,傳至五代十國時。
承帝稱帝五十餘,爵封王侯難枚舉。得姓于今四千年,名人輩出知有幾?
譜碟歷歷載分明,炳如月星誰能比!家聲綿遠堪自豪,更望後昆齊震起。
建樹功業留偉績,光前裕後譜新史。題罷譜序情依依,不盡綿綿追思意。
——劉浩然於宋代抗金將領劉爽陵園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