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石的起源,姓石姓氏來歷,百家姓石姓來源
姓氏石姓起源,百家姓石姓的來源及含義
石
一、三大來源:
1、出自姬姓,為石碏之後裔。春秋時康叔的6世孫衛靖伯有個孫子叫公孫碏★(封為公後,兒子叫作公子,孫子叫作公孫。公孫在這裡不是姓),字石,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衛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驕奢,被桓公撤去將軍之職,出奔國外。十幾年後,州吁領著黨徒潛回國內,刺死桓公,自立為君。石碏之子厚也參與了密謀,被拜為大夫。後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騙到陳國,又暗中給陳桓公寫了一封密信,信上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所以,州吁到陳國後,立即被抓了起來,後來,石碏命人殺州吁、石厚於陳,然後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晉為國君。《春秋》稱讚石碏說:"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厚的兒子駘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石氏。史稱石姓正宗。
歡迎您光臨雷公算命網查詢更多詳細信息,免費算命大全www.ximizi.net
2、出自姬姓和子姓。鄭國(姬姓)大夫石癸,宋國(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們的後代都稱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時期"昭武九姓"之一:當時西域石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有人遷居中原,遂以"石"為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代北三字姓烏石蘭氏改為漢字單姓石氏;十六國時有張氏、冉氏改為石氏;據《北史》載,有婁氏改為石氏者。
二、遷徙分佈:
1、秦漢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同時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時楚國有石奢,鄭國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漢時有石商、石奮。唐代,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屬山東)、上黨(今屬山西)、河南(今河南洛陽)四處;平原石氏於唐元和年間以前已徙居廣陵(今江蘇江都);河南石氏唐元和年間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靈寶)。
2、入閩石姓
1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至五代時已發展成閩南望族。
2唐末僖宗年間,金陵(今南京)人石螽扈因受命征黃巢而入閩,遂安居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被奉為入閩石姓另一支始祖,其後裔不僅散處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遷入廣東。明朝洪武年間石螽扈十五世孫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豐裡開基,其後子孫有許多人去台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3南宋初入閩始祖世居開封南宮石橋頭石德成遷福建長樂古槐鎮中街村,至今已繁衍三十三代,後裔分佈長樂、福清、寧德及全國各地、世界各國,長樂中街已重建「河陽石氏宗祠」。
三、石姓王朝:
十六國時期,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於319年自稱趙王,建立政權,史稱後趙。329年初滅前趙,取得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331年稱帝,建號建平。石勒死後,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廢石弘自立,在位15年。五代時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於936年勾結契丹貴族滅後唐,被契丹冊封為帝,國號晉,史稱後晉,歷時10年而亡。
四、郡望堂號:
【堂號】
徂徠堂:宋朝石玠,徂徠人,官國子直講(國子監的教授)。他寫文章批評時政,毫無顧忌,升太子中允,作《慶歷聖德詩》,人稱"徂徠先生"。石姓又以"平原"等為其堂號。
【郡望】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皆建都於此。
渤海郡:漢置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縣一帶)。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
上黨郡:戰國韓始置郡,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市北)。
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百家姓石姓起名用字参考
最好不用聲母是zh.ch.s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拼音是y.w開頭的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sh聲母.i韻母或陽平調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石"字的"石頭"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63大姓。您的姓氏筆畫為 5畫。石姓氏文化及石姓對聯賞析
石(Shi)姓出自姬姓,為石碏之後裔。得姓始祖:石碏。春秋時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其子石厚佐公子州吁殺掉衛桓公,州吁自立為君。此時石碏已告老還鄉,為除掉州吁及其黨徒,石碏設下巧計,假陳恆公之手殺掉州吁和石厚,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晉為國君,即衛宣公。石碏的大智大勇,大義滅親,為世人所稱道,被稱為純臣。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三七十一位的大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十九位。
武威郡平原郡上黨郡遙遙華胄;
三典堂雍睦堂徂徠堂密密連枝。
——全聯典指石姓的郡望和堂號。
道士行醫濟世;
病人植杏成林。
——全聯典指宋·道士石泰,號杏林。遇張紫陽,得授金丹之道。常以醫藥濟人,不受其謝,惟願病者植一杏樹,久遂成林,人稱之為「石杏林」。
戰國天文流後代;
恆星經表奪先聲。
——全聯典指戰國時天文學家石申,他與甘德所測定的恆星紀錄有八百一十多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恆星表,有《甘石星經》。
萬石風流傳閥閱;
五官文藻滿江天。
——全聯典指漢·石奮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號石奮為「萬石君家」。
芙蓉仙主耽詩酒;
金谷家人比富豪。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石延年。深為歐陽修等人推重。劇飲而不醉,人稱芙蓉酒仙。下聯典指西晉荊州刺史石崇。靠劫掠遠路客商而至財產無數,曾與貴戚王愷等人斗富,競相侈靡。
附:
詩歌聖德;
傳載純臣。
——佚名撰石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北宋初學者、文學家石介。下聯典指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此聯為清代山東按察使石韞玉自題聯。
昔日三稟九秀,以罕為貴,翰林欽賜常誇耀;
今朝萬紫千紅,見多不奇,玉樹開花未聞香。
——佚名撰廣東省興寧縣石氏宗祠「萬石流衍」堂聯。
同朝十學士,六部五尚書,躋躋冠裳誇右族;
一門三狀元,四代九御史,巍巍甲第羨名家。
——明狀元·倪元璐撰浙江省新昌縣治西石大宗祠(慶雲祠)聯。
莫謂錦堂真富貴,男畏耕女畏織,怠惰終需落下品;
勿雲茅屋無公卿,士勞心農勞力,慇勤必定出人才。
——佚名撰廣東省興寧縣黃陂鎮石氏恭創圍堂聯。
義塾宏開,造就七十二奇英,陶鎔四宰相,德望浙中第一;
儒林丕振,繼起五百六進士,中興三狀元,科甲天下無雙。
——明狀元·洪珠撰浙江省新昌縣治西石大宗祠(慶雲祠)聯。
肇基河南,遷基江南,建基閩南,擴基嶺南,年近三千歷史;
始祖厝公,遠祖奮公,中祖扈公,近祖崇公,威武萬石流衍。
——佚名撰廣東省興寧縣石氏宗祠「萬石流衍」堂聯。
萬石君開百代宗風,有孝子、有忠臣,祠宇接宮牆,緬當時耆舊衣冠,為百年名宦鄉賢,增光竹帛;
六順堂稱一幫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聲揚譜牒,數近日詩書門第,只一姓部曹侍御,出色松滋。
——周永濟撰安徽省宿松縣縣城石氏宗祠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