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羅的起源,姓羅姓氏來歷,百家姓羅姓來源

百家姓氏查詢

請輸入需查詢的姓氏(例如:金)

姓羅的起源,姓羅姓氏來歷,百家姓羅姓來源

姓羅的起源,姓羅姓氏來歷,百家姓羅姓來源

姓氏羅姓起源,百家姓羅姓的來源及含義

一、來源有二

1、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

2、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實行漢化,將原鮮卑族複姓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為漢字單姓羅。二是,唐代,西突厥(遊牧於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亞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後簡為羅氏。三是,賴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戰國之時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四是,清代愛新覺羅氏中有的也改姓羅。

二、遷徙分佈

羅國傳至24世萬通時,被楚國所滅,萬通與次子蒼噩逃至襄陽黃龍洞避隱,其長子芳噩逃往四川。周顯王時,有31世羅乘遷往枝江,其孫羅守隴自枝江遷至今湖南長沙。40世羅君用次子羅珠遷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為豫章羅氏一世祖。唐昭宗時,羅珠28世孫羅景新遷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31世有兩支分別徙居廣東大埔、興寧。45世羅尚立,元代由虔州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明代又遷往上杭縣扶陽,其子羅新松徙廣東梅州。另外,羅國亡國後,羅氏有部分人從滇南、滇東遷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遷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閬中,後成為板楯蠻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還有一支遷入貴州東部、南部,融入布依族;遷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瑤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區外,羅氏還分佈於今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總章年間,有河南羅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自清代開始,居住在廣東梅縣、大埔、及福建寧化等地的羅氏,曾多次向台灣遷徙,還有一些人遷往南洋的文島(印尼)等國家。其中,祖籍廣東嘉應州梅縣石扇堡的羅芳伯在西婆羅洲(今加裡曼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的蘭芳國,實行"蘭芳大總長制",立國時間達108年(1777--1885)。

三、郡望堂號

【堂號】"尊堯堂"、"豫章堂":羅氏郡望豫章。宋朝時候,豫章人羅從彥是大儒陳頤、程顥的再傳弟子。他謹慎地遵守老師的教訓,隱居不願做官,傳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人們稱他"豫章先生"。

【郡望】

豫章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南昌。相當今江西省地,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市清江等縣地。

長沙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市)。相當今湖南東部、南部和廣西全州,廣東連縣、陽山等地。西漢改郡為國,東漢仍改為郡。

襄陽郡:東漢建安分南郡、南陽兩郡置郡名,治所在襄陽(今襄樊市)。相當今湖北襄陽、南漳、宜城、當陽、遠安等縣地。

四、歷史名人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他一生相傳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誌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羅存: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百家姓羅姓起名用字参考

最好不用聲母是d.t.n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l聲母.uo韻母或陽平調的字。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羅"字的"網羅"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20大姓。您的姓氏筆畫為19畫。

羅姓氏文化及羅姓對聯賞析

羅(Luo)姓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顓頊。顓頊號稱高陽氏,是炎黃聯盟的重要首領之一。他的孫子祝融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他為祝融,被後人尊為火神。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遂以國名「羅」為姓。羅姓具有鮮明民族特色,也為少數民族中的大姓。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在台灣排名第二十八位。

四詩風雅頌;

三維長寬高。

——此聯為「羅」(羅)姓拆字聯。

長沙郡襄陽郡宏基厚望;

嘉德堂貽谷堂人傑永昌。

——全聯典指羅姓的郡望和堂號。

惠播黎民五縣;

壽高花甲雙輪。

——上聯典指宋代進士羅適,歷知五縣,任京西北得點刑獄。慷慨陳詞,體恤民情。嘗與蘇軾論水利,興修者五十餘頃,民甚愛戴。下聯典指後魏屈蛇侯羅結。太武初累遷侍中、外都大官,總三十六曹事。時年一百零七歲,精爽不衰。為人忠厚,甚受信任。享年一百二十歲。

湖海散人編《演義》;

豫章理學著《遵堯》。

——上聯典指羅貫中號湖海散人,他一生相傳作過「十七史」演義。有歷史小說《三國誌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其代表作《三國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下聯典指宋代名人羅從彥。南劍(今福建南平縣)人,字仲素(1072-1135),號豫章先生,他篤治理性之學,著有《遵堯錄》。該書曾傳到日本,加以研究,由九洲大學教授罔田武彥等編為《羅豫章集》。羅仲素本人亦有詩「觀書有感」曰:「靜處觀書塵不染,閒中稽古意猶深。周誠程敬應粗會,奧理休從此處看。」

英雄冰窟忘生死;

將帥沙場任縱橫。

——全聯典指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的光榮稱號的羅盛教和羅榮桓、羅瑞卿等將領。

附:

革命一生未虛度;

戎馬廿年恥矜誇。

——此聯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長羅瑞卿(1906-1978)《敘懷》詩句聯。

萬里山河星拱北;

百年人事水歸東。

——此聯為羅鄴《春晚渡河有懷》詩句聯。

巖畔早涼生紫桂;

井邊疏影落高梧。

——此聯為羅隱《杜陵秋思》詩句聯。

百世雍和修孝悌;

一堂敦穆教讀書。

——佚名撰廣東省鶴山市坪山鎮羅氏宗祠「以絹公」堂聯。

家聲不墜唯端品;

壯志欲酬必讀書。

——佚名撰廣東省興寧縣寧新大圳羅氏宗祠四角樓中堂聯。

讀書好、積德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佚名撰廣東省興寧縣寧新大圳羅氏宗祠四角樓中堂聯。

慈孝友恭,啟迪後人昭世德;

詩書禮樂,纘承先緒振家聲。

——佚名撰廣東省深圳市龍崗羅瑞合村羅氏宗祠聯。

理學傳家延道脈;

文思育道振家聲。

——羅錫主為羅姓宗祠撰七言通用聯:上聯言羅從彥事典,下聯言本門開基人羅含事典。

派衍連城,敢雲聲價千金重;

系開郯國,還念恩流一脈長。

——佚名撰台灣省苗栗縣銅鑼鄉羅氏宗祠「豫章堂」聯。

瀛海衍宗枝,系出豫章,一脈淵源承故郡;

香港崇昭穆,祠成元朗,八方祀事啟新基。

——佚名撰香港特別行政區元朗羅氏宗祠堂聯。

寢廟卜遷,茲瞰鼓桑瀾回,派啟湖田流愈遠;

墓門欣在,邇望金巒霞起,采聯平地煥重光。

——此聯為湖南省湘潭羅氏支祠聯。上聯「鼓桑」,指湘潭鼓桑洲。下聯「金巒」,指當地小山名。

曲感趙王,詩耽鄭女;

清推忠節,明著文莊。

——上聯典指戰國時趙國邯鄲女子羅敷,趙王家令王仁的妻子,曾出城在陌上採桑,趙王登台看見了她,很喜歡,要強娶她。她不從,作《陌上桑》詩自我表白,趙王只得作罷。唐代文學家羅隱,詩有諷剌現實之作,多用口語。著有《甲乙集》《讒書》等。據說宰相鄭畋的女兒愛讀他的詩。下聯典指清末湘軍將領羅澤南,曾與曾國藩標榜程朱理學。死後謚忠節。明代學者羅洪先,因上疏得罪世宗,被削官為民。著作有《念庵集》。死後謚文莊。

羅姓起名: 姓羅男孩起名字姓羅女孩起名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百家姓氏大全 相關
算命網免費算命
線上抽籤占卜
網上起名測名
網上算命大全
線上配對測試
周易號碼測試
通勝萬年曆查詢
黃曆日曆查詢
網上算命查詢